[艺述]:让 • 阿诺的“狼图腾”
撰文 本刊记者 殷星 人民画报12/2014期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述主体的小说,讲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牧民相依相存的故事。作家姜戎以史诗般的叙述手法和深邃的人文情怀吟唱了一曲游牧文明和草原生态的壮歌。
让· 阿诺,法国著名电影导演,凭借《情人》《兵临城下》《熊的故事》《虎兄虎弟》等作品为中国影迷所熟悉。如今,他正在为宣传自己的新片《狼图腾》而在世界各地积极游走。
见到让·阿诺时,他已经连续接受了五六家媒体的采访,却未显出任何的疲态,神采奕奕的样子让人很难想象他已经年过七旬。在中国,71岁似乎应该是一个安享晚年、尽享天伦之乐的年纪;天性使然,他却多了许多老当益壮的“顽皮”。为了拍摄《狼图腾》,阿诺在内蒙古草原上经历暴风雪,和他的团队冒着严寒拍摄狼群。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也曾两次在内蒙古人不停地“走一个”式的推杯换盏中“死里逃生”。
在北京做宣传工作时,他经常去三里屯吃各种路边摊。他喜欢体验中国餐馆里的吵嚷,他说那与文明无关,只是“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他看不懂京剧,却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淘”京剧碟片,只为感受那“韵律”。
让·阿诺,一个以拍电影谋生的人,活得也似他的电影般精彩。
“我与陈阵有一种共鸣”
2009年,阿诺接受中影集团的邀请拍摄《狼图腾》。阿诺为这份邀约不但感到兴奋,更感觉“荣耀和感激”。“看了《狼图腾》这本书,我感觉我被带到了那个茫茫的大草原上。陈阵和小狼亲密的感情,让我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养狗的经历。更重要的是,我们都曾被派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体验从最开始的陌生,到最后的深爱。我从书中看到了我自己。”
书中的主人公陈阵是从北京到内蒙古下乡的知青,逐渐被蒙古族的文化和智慧所吸引。阿诺年轻的时候从军,被派到非洲的喀麦隆。在去非洲之前,他对那里“一无所知并毫无兴趣”,但后来,他却被非洲所吸引,非洲的经历也成就了他职业的第一个巅峰:1976年,33岁的阿诺根据军中的经历编导了处女作《高歌胜利》,并凭借此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为了拍《狼图腾》,阿诺甚至回绝了好莱坞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执导邀约。“我已经拍过一次虎了,从来没想过要重复自己。”阿诺坦言,“我被《狼图腾》这本书深深吸引。西方媒体总是报道中国的污染和环保问题。但这本书反复强调,为了自然环境,人类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本书出自中国人之手,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证明中国人对此有共鸣,正在积极地面对污染问题。”
拍狼对他来说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狼非常聪明,既危险,又很容易受到惊吓。从未见过摄影机的狼群,看到这些机器后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阿诺的团队便聘请了世界上最好的驯兽师,加拿大人安德鲁·辛普森,花费了两年时间来专门训练狼群。
这不是这位法国导演第一次演绎动物的故事。1989年和2004年,他曾分别拍摄了《熊的故事》和《虎兄虎弟》。拍摄《熊的故事》时,阿诺养了18只小熊,花了五年时间和他们朝夕相处,熟悉他们的性情。
动物题材电影拍摄难度大,投入也大,但他为何执着于这一类型的电影?阿诺的回答是:“这就好像拍摄小孩子一样。虽然他们很难听指挥,但一旦他们进入角色,便成为了最真诚的演员。而且我觉得动物和人的本性是想通的,对动物了解越深刻,我对人类本身的了解也越深刻,我对自己看得也更清楚。拍完《熊的故事》之后,我就拍摄了《情人》。人类对于肉体的欲望其实和动物是一样的。”《情人》中的镜头大胆、张扬甚至近乎于暴露,这让这部电影充满了争议,但并不影响它作为一部经典作品的地位。
“感受跨文化魅力”
阿诺说,合作拍摄电影就如同跨国婚姻一样,不是因为有差异就会分开,而是恰恰相反:如果双方愿意互相倾听,愿意互相学习,双方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牢固。对于这次中法合拍《狼图腾》,阿诺选择用“美妙”两个字来形容这段跨国“婚姻”。“我非常享受我们之间的合作,无论是和公司还是和演员。我们或许语言不通,但是我感觉我们心有灵犀,完全可以理解对方。”
阿诺说自己在拍《狼图腾》时,得到创作上很大的尊重。“从最开始的剧本到最后的选演员几乎都是我拍板儿的。当然,我需要先提出意见,然后和我的制片人讨论,再做出我自己的判断。这是正常的工作程序,和在好莱坞拍片没有什么两样。你在银幕上看到的就是我所要呈现的。”
阿诺认为合拍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故事“,不能为了合拍而合拍”。“ 如果你想让一位法国女演员扮演一位中国四川的女子,这种电影肯定不会成功。这种合作是没有意义的。同样,如果故事和一位来华的德国人有关,那么就不要找什么意大利、挪威的演员或是合作方,这种合作一开始就是种灾难。”
阿诺对于“合拍”的钟情首先来自于他对跨文化交际的热爱。阿诺坦诚自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总是想不断地体尝新鲜事物。作为法国导演,他只拍过一部聚焦本土的电影。他电影中的主角经常是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跨越种群:《情人》中的中国男人和法国女孩;《兵临城下》中的苏联狙击手和德国狙击手;甚至《熊的故事》中的人与熊。此次,在《狼图腾》中,阿诺表现的是三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狼族、蒙古族以及汉族。对阿诺而言,了解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拍摄关于他们的电影。“拍摄《狼图腾》让我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了蒙古族这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以及他们的音乐、文化。这是我作为导演的一个福祉。”
“不要犯好莱坞的错误。”
在近四十年的导演生涯中,阿诺创作了12部影片,几乎每部都耗时漫长。他拍的第一部电影《高歌胜利》前后历时七年。而最新一部的《狼图腾》花了五年:一年多的调研、写作;两年训练狼群、选营地;近一年半的拍摄;拍摄完成之后,是一年的后期制作。“时间的投入是值得的,这样才能创作出新鲜、与众不同的东西。当然,你必须首先有能力说服你的投资方你可以盈利。”
虽然“混迹”好莱坞,阿诺却还是典型的法国导演,在他的电影中,除了显露出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模式,还总是带着法国文艺片的腔调。他对于剧本和演员选择之苛刻,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拍摄《情人》时,阿诺就曾因剧本改编问题和小说原作者杜拉斯闹翻,俩人甚至半年中断联系,直到后来电影取得巨大成功,才又重归于好。
此次《狼图腾》的主角冯绍峰是阿诺在看了多部中国电影之后做出的决定。虽然也有人建议他启用更大牌的明星,但阿诺还是坚持认为:“冯绍峰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有天赋的演员。”《狼图腾》中没有“可以保证票房”的漂亮女主角。“我邀请了蒙古国的一位女演员加入,她的颧骨很高,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我并不认为一位有名的美女演员就是电影票房的保障。现在的观众很挑剔,他们不会因为某一张面孔就买导演的账。”
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不少外国导演捞金的好地方。当问及阿诺是否也是冲着中国惊人的票房而来,阿诺回答:“这就是我值得骄傲的地方:早在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之前,我就已经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上世纪80年代,我就去过广州。而我拍摄的《情人》也是以中国男星梁家辉为主角的。”
在阿诺看来,高票房和获奖通常是两码事。“中国电影产业不要犯好莱坞的错误。现在的好莱坞只投资大电影,却冷落那些严肃的作品。他们不断地重拍,炒冷饭,不停地拍续集。好莱坞都知道这是个问题,却没人敢改变。要知道,电影是一个创新和创意的产业,在获奖和观众之间,我们必须有一个平衡。更重要的是,电影是由心而生的作品,在尊重观众的基础上,导演应该把自己想展示的东西真诚地表现出来。”
阿诺也有自己欣赏的中国同行,熟知陈凯歌、吴宇森。他最喜欢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张艺谋“并不熟络,但敬仰已久。”他给了中国演员几乎最高的评价:“中国有最有天赋的演员。你很难想象他们有多出色,他们几乎能胜任任何角色。”
(本报道未署名图片由中影发行分公司提供)
http://www.chinapictorial.com.cn/ch/se/txt/2014-12/02/content_656208.ht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请留下您的意见 =)